專題研究計畫相關資訊
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專題研究計畫要素
專題研究計畫貢獻度

本次專題研究與本校學校本位課程的結合:

本隊「剪紙小狀元」這次所探討的主題是地方人物領袖組,主要是介紹與了解居住在三重市的薪傳獎得主---李煥章老師。我們透過訪談與資料的搜集,將李老師剪紙藝術的成就呈現在網路上。如此,不但符合台灣網界博覽會推動資訊教育與關懷鄉土的精神,還非常符合本校的校本課程設計中對於鄉土在地知識與人物的關懷。透過我們學校歷年來網界博覽會的主題就可以得知學校在鄉土與社區的關懷是持續不斷。而藉由每年這樣的研究,更是加深加廣了鄉土人、事、物的知識層面,更是符合本校「精緻」、「創意」、「人文」與「智慧」的遠景。本研究網頁也提供本校社會領域、生活領域、鄉土語言課程、資訊課程等等,作為一個基本的教材與資訊,讓本校師生與社區民眾更認識社區的剪紙大師李煥章,以及剪紙這項傳統藝術。

我們從研究中學習到的技巧與實踐研究的方式:

研究與實踐是認識事物的一體兩面,並非是分開與獨立的二件事。我們藉由這次的主題研究認識到,地方社區中隱藏著許許多多的人、事、物,等待著我們主動去探討與研究。例如本研究的人物---李煥章老師,他就住在距離學校不到10分鐘的路程。可是,我們在尋找研究主題之前,完全不知道我們學區內住著一位藝術大師。等到我們開始尋找主題與蒐集資料時,我們才大吃一驚地發現自己學校旁住了一個薪傳獎得主。

而在「發現」這位大師時,我們立刻警覺到自身對於傳統剪紙藝術的無知。於是,我們此次研究的設定上,不只是單純地去訪問與了解這位大師的生命史,還要把這個「陌生的傳統」,重新拾起。我們就先自行研究剪紙的方法與技巧。

但是自行研究果然還是不如老師傅隨口的一個點撥。例如,我們去台北市兒童育樂中心煥章館時邂逅了李老師,在他的指導下,我們立刻了解許多特殊的剪紙技巧與花樣。這次的學習讓我們感受非常深刻。也讓我們更了解許多技藝,不是寫在書本上或是靠著影像,就可以學的好的。這也更突顯出李煥章老師,作為一個傳統藝術大師的價值之所在。

有了這樣的體認,我們決定在學校與社區中,好好的宣揚剪紙藝術。我們首先在校慶活動期間,展出了我們的作品。再來,我們訪問李老師之後,也和他約定好,下學期準備請他到學校來推廣剪紙活動。在李老師來學校推廣之前,我們當然也準備好先大肆宣傳一番!

我們打算利用三月份出版的學校刊物---碧華小作家,專欄介紹李煥章老師與剪紙藝術。然後,李老師到學校來教學、演講時,學校內的老師與學生應該對他與剪紙有基本的認識與了解。如此,使大家更了解剪紙,更有學習的動力。

以上就是我們對於這次專題研究與實踐的一個基本的認識與描述。也希望看到我們網頁所介紹的李老師和剪紙後,能夠激起大家對於剪紙的興趣與熱情。

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所使用的資訊科技

在此次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在蒐集資料與輸入日誌內容上使用了電腦及網際網路,並且記錄在我們專屬的部落格之中。在參觀與訪談中,則利用了數位錄音筆、數位相機。而小組討論或是實作剪紙活動時,則使用了數位相機、投影機與電腦等等。這些數位科技提供我們處理文字、圖片、錄音與影像檔案,使得我們的研究有更完整的紀錄與資料。

所有的科技產品都是學校既有的設備。除了實際訪查時,老師或學生會攜帶自己的數位相機拍照外,我們此次研究中所使用的器材,都是由學校提供,不並額外要求其他補助與資源。除了避免浪費外,也考慮到應該用最簡單與最有效的方式來進行研究。因為做研究不一定要花大錢,而是要找出最有價值的研究方式來進行。

設備名稱
使用內容
備註
電腦 資料處理、日誌內容、文獻資料  
數位錄音筆 訪談、討論活動  
數位相機 活動歷程紀錄、實物拍照  
網際網路 搜尋、上傳資料、心得紀錄 含部落格
投影機 討論活動  
 
 
 
  剪紙小狀元 © 版權所有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慧財產權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