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師傅: | 
              你幾年級? | 
            
            
              | 秀萍: | 
              五年級 | 
            
            
              | 李師傅: | 
              你呢? | 
            
            
              | 昱綺: | 
              五年級 | 
            
            
              | 李師傅: | 
              你們都是五年級 | 
            
            
              | 鄭老師: | 
              對!他們都是五年級 | 
            
            
              | 李師傅: | 
              是 | 
            
            
              | 鄭老師: | 
              對 | 
            
            
              | 鄭老師: | 
              因為上次就是..他們其實學了一陣子了啦!不過就是沒有很專業的老師教,然後所以有些問題是關於您的,然後想說詢問您一下!對啊 | 
            
            
              | 李師傅: | 
              因為你們看 你看那邊都是有…. | 
            
            
              | 鄭老師: | 
              有啊!我覺得好多喔! | 
            
            
              | 李師傅: | 
              你們先去看看!小朋友。 | 
            
            
              | 鄭老師: | 
              師父,這些也都是嗎?也都是那個.... | 
            
            
              | 李師傅: | 
              這是我在那個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還有這個...還有那個..國立..國立那個圖書館蒐集的資料 | 
            
            
              | 鄭老師: | 
              蒐集的資料,所以都是印出來的剪紙稿。 | 
            
            
              | 李師傅: | 
              印出來的對! | 
            
            
              | 鄭老師: | 
              好多喔 | 
            
            
              | 李師傅: | 
              大概有個...一兩萬張吧 | 
            
            
              | 鄭老師: | 
              好多喔!哈 哈.. | 
            
            
              | 李師傅: | 
              不是上面都有紙條,你是要找哪一類的資料,就可以抽出來。 | 
            
            
              | 鄭老師: | 
              所以您都記得什麼東西放在哪個位置? | 
            
            
              | 李師傅: | 
              對 對 | 
            
            
              | 昱綺: | 
              李師父,請問您就在這裡剪嗎? | 
            
            
              | 李師傅: | 
              恩... | 
            
            
              | 鄭老師: | 
              您的作品是在這邊完成的嗎? | 
            
            
              | 李師傅: | 
              有的是在這邊完成的,有的是在外面完成的。 | 
            
            
              | 鄭老師: | 
              喔~ ~ ~ | 
            
            
              | 李師傅: | 
              因為我在那個國父紀念館,國父紀念館有一個班級上課,還有社會大學上課,還有日酒協會嘛,有上那個地方。 | 
            
            
              | 鄭老師: | 
              我之前有打電話去那個萬華的那個.. | 
            
            
              | 李師傅: | 
              萬華那個.. | 
            
            
              | 鄭老師: | 
              對 然後想說去跟您學的 可是它是說那一期沒有開成 | 
            
            
              | 李師傅: | 
              沒有開 | 
            
            
              | 鄭老師: | 
              對啊  | 
            
            
              | 李師傅: | 
              那開了兩期 | 
            
            
              | 鄭老師: | 
              對啊 | 
            
            
              | 李師傅: | 
              現在在信義社大還有 | 
            
            
              | 鄭老師: | 
              所以是在... 那國父紀念館那邊還有嗎? | 
            
            
              | 李師傅: | 
              信義社大就在...國父紀念館快要畢業了 | 
            
            
              | 鄭老師: | 
              喔!快要畢業了!呵..呵..我都還來不及 | 
            
            
              | 李師傅: | 
              你去那個到行天宮去學好了 | 
            
            
              | 鄭師父: | 
              行天宮?您是說? | 
            
            
              | 李師傅: | 
              元月五號就開課了 | 
            
            
              | 鄭老師: | 
              ㄜ....松江路那個行天宮嗎? | 
            
            
              | 李師傅: | 
              在那個環亞飯店 | 
            
            
              | 鄭老師: | 
              喔..那我知道 | 
            
            
              | 李師傅: | 
              環亞飯店旁邊有個圖書館 | 
            
            
              | 鄭老師: | 
              喔!我知道我去過那裡 | 
            
            
              | 李師傅: | 
              它那邊繳個壹千塊報名費,如果妳每次都到,那個錢退還給妳。 | 
            
            
              | 鄭老師: | 
              喔,這麼好 | 
            
            
              | 李師傅: | 
              如果妳有缺席的,它也不要這個錢,它把整個錢交給慈善機關。 | 
            
            
              | 鄭老師: | 
              嗯.那... | 
            
            
              | 李師傅: | 
              那現在那邊教過一期啦 | 
            
            
              | 鄭老師: | 
              是喔 | 
            
            
              | 李師傅: | 
              現在它..元月...元月五號吧 | 
            
            
              | 李師傅: | 
              是元月五號 是十五號,就可以開課了 | 
            
            
              | 鄭老師: | 
              那它是什麼時候上課? | 
            
            
              | 李師傅: | 
              就是元月五號 | 
            
            
              | 鄭老師: | 
              就平常日還是....ㄟ 元月五號是...? | 
            
            
              | 李師傅: | 
              它是禮拜.... | 
            
            
              | 鄭老師: | 
              好像是... | 
            
            
              | 李師傅: | 
              我去問問看好了 | 
            
            
              | 鄭老師: | 
              好哇 好哇 好哇 呵 呵 | 
            
            
              | 李師傅: | 
              它有給我一個...給我說一個 | 
            
            
              | 鄭老師: | 
              元月五號 | 
            
            
              | 李師傅: | 
              對 對 | 
            
            
              | 鄭老師: | 
              沒關係,那我在查查看好了。 | 
            
            
              | 李師傅: | 
              是 | 
            
            
              | 鄭老師: | 
              對啊,那沒關係,我先讓小朋友問您一些問題好了! | 
            
            
              | 李師傅: | 
              好的 好的 | 
            
            
              | 鄭老師: | 
              好,來,黃麒峰。 | 
            
            
              | 麒峰: | 
              請問您從事剪紙工作幾年了? | 
            
            
              | 李師傅: | 
              有三、四十年 | 
            
            
              | 鄭老師: | 
              三、四十年 | 
            
            
              | 李師傅: | 
              三十多年吧 將近四十年 | 
            
            
              | 鄭老師: | 
              將近四十年了 | 
            
            
              | 李師傅: | 
              對 對 | 
            
            
              | 家慈: | 
              那李師父,您當初為什麼想從事剪紙這項工作呢? | 
            
            
              | 李師傅: | 
              為什麼? | 
            
            
              | 鄭老師: | 
              大聲一點 | 
            
            
              | 家慈: | 
              您當初為什麼想從事剪紙這項工作? | 
            
            
              | 李師傅: | 
              這個工作有點不是,是我一生想做的。我小的時候,像你們這個年齡啊 在學校裡讀書,那個時間呢?我是山東人啊 | 
            
            
              | 鄭老師: | 
              嗯.. | 
            
            
              | 李師傅: | 
              山東啊,那時候,一般受教育的機會很少啦,不要說是男生..不要說是女生啦 男生受教育的機會都很少。 | 
            
            
              | 大家: | 
              嗯 | 
            
            
              | 李師傅: | 
              一個一個鎮啊,就像一個三重市,才有一個教室 | 
            
            
              | 鄭老師: | 
              啊~整個山東只有一個小學喔! | 
            
            
              | 李師傅: | 
              對,妳也不像我們這個三重市,又高中啊,職業學校都有小學很多,當初沒有 沒有呢!那些老人家、鄰家女兒結婚啦,有剪剪喜字對不對?那這個,那時候才十三歲 很低年啊!腳腳的,腳腳有繡這個鞋子上面繡花。 | 
            
            
              | 鄭老師: | 
              喔,對啊!繡花鞋。 | 
            
            
              | 李師傅: | 
              你們見過嗎? | 
            
            
              | 學生: | 
              喔,記得 | 
            
            
              | 李師傅: | 
              見過對不對,博物館(那個)。 | 
            
            
              | 鄭老師: | 
              他們看過圖案 | 
            
            
              | 李師傅: | 
              有那個腳腳對不對! | 
            
            
              | 麒峰: | 
              對 | 
            
            
              | 李師傅: | 
              他們這個圖案如果繡上去,把那個圖案繡進去,就沒有啦! | 
            
            
              | 麒峰: | 
              對 | 
            
            
              | 李師傅: | 
              就圈那個在這個全員讀書的,這個..ㄜ.....學生啊就像你們這麼天真。 | 
            
            
              | 麒峰: | 
              喔~ | 
            
            
              | 李師傅: | 
              畫那個圖案,畫好以後呢。他們那些小姐們呢就繡,結婚呢,結婚的時候就替他們描繪這個老祖宗傳下來的圖案。 | 
            
            
              | 鄭老師: | 
              師父,不好意思 我下去接一個老師,你跟他們聊喔。 | 
            
            
              | 李師傅: | 
              好妳去接。 | 
            
            
              | 李師傅: | 
              你把這個,這個拿到位置,拿走,拿走(拿到位置)。 | 
            
            
              | 李師傅: | 
              啊對,這樣放。 | 
            
            
              | 李師傅: | 
              待會啊!老師坐在這邊。 | 
            
            
              | 李師傅: | 
              比方說,結婚啦,有剪一個囍字啦。ㄜ...過年咧,那時間的窗子,不是玻璃門,都是用紙糊的門,糊的那個窗子用那個棉紙啊,那時候那個窗子也是木頭的,一個木頭一個木頭,你們到故宮博物院(大概)看的到。 | 
            
            
              | 麒峰: | 
              古裝劇也看得到。 | 
            
            
              | 李師傅: | 
              ㄟ 古裝.. 古裝式的那個窗子 | 
            
            
              | 昱綺: | 
              都是這樣 | 
            
            
              | 李師傅: | 
              有貼好一層厚厚的棉紙,為什麼要貼紙咧?因為冬天有下雪,你不貼在一種紙 它這個窗子裡, 會..會..會..這個很冷阿,雪會進來。夏天啊,那個窗子比較涼快,進來風。 冬天呢,就糊成一層厚厚的棉紙,還有刷好一層桐油,為什麼要刷好一層油咧? | 
            
            
              | 麒峰: | 
              防水 | 
            
            
              | 李師傅: | 
              因為這個刷好這個桐油以後,不是我們炒菜的油阿,不是炒菜的油,這算油漆的那個油,它就不會雪花或是雨阿,噴進來以後,它就不會壞,那個是不會吹壞。所以呢,很單調阿,你如果刷上一層白白的紙,大家都說,大家覺得不好喔。今天是,假設說今天是牛年,就貼牛,貼在窗子上。馬年呢,就貼馬,貼在窗子上。想要一個青春地,比方說蘭花啦、牡丹花啦,給它貼在窗子上,就很好看。所以一般,一般來說,這叫「剪窗花」。 | 
            
            
              | 大家: | 
              喔 | 
            
            
              | 李師傅: | 
              窗花的由來是這樣來的 | 
            
            
              | 李師傅: | 
              好,再問。 | 
            
            
              | 益豪: | 
              李師傅,那請問您在學習剪紙的途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 
            
            
              | 李師傅: | 
              你們老師來了,好,請進請進,來來來來,裡面坐裡面坐。 | 
            
            
              | 益豪: | 
              李師傅,那請問您在學習剪紙的途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 
            
            
              | 李師傅: | 
              嗯......當然有啦!比方說我在學校是老師,我並不是剪紙的老師,是輔導主任。 | 
            
            
              麒峰ˋ 
                秀萍: | 
              哇!(麒峰先,秀萍後) | 
            
            
              | 劉老師: | 
              輔導主任。 | 
            
            
              | 李師傅: | 
              嗯,輔導主任。當初我從家裡,你們剛才我說了嘛,在家裡學的這些,第一段是老太太!剪布阿,大娘呀,他們描繪圖案的時候,我也順便調查你們學這個剪紙,那時候他們不識字,老太太大娘,但是他們的手都非常的巧,那是農業社會,不是現在的工業社會。農業社會就是種田.種田的人,男的呢下田去種田,現在呢,台灣說的就是種稻,在我們北方來說呢種高粱重小麥,因為都是旱田,並不是說這邊的水源很多可以種水稻。北方呢,是種高粱、小麥、大豆,就這些。男子呢就下田。女子呢,就在家裡織布,好,你坐,你坐。 | 
            
            
              | 劉老師: | 
              聽老師講故事。................哪裡故事,真的故事啊! 
(鄭老師笑) | 
            
            
              | 李師傅: | 
              男子呢下田不是種稻子,而是種玉黍蜀、高梁,高梁妳們見過金門才有高粱。 | 
            
            
              | 麒峰: | 
              一個一個的。 | 
            
            
              | 李師傅: | 
              不是,一粒一粒的。你們金門出產高梁,所以高粱的酒都是在金門出的。小麥,你們吃的麵粉,是小麥磨出來的。那時候女孩子呢,就在家裡幹什麼什麼的,織布紡紗,紡成線,紡成線以後再織布,你們沒見過織布的,現在都用機器織的,那個後紡出那個線以後,來回地拉這個線,分出經緯,就是說,南北的很多個線,東西也是一個線。 | 
            
            
              | 鄭老師: | 
              就交叉這樣。 | 
            
            
              | 李師傅: | 
              對,交叉。再來織布,有的有手拉,有的用頭梭子,你們看牛郎織女拉,在天空的牛郎,就是牛的嘴巴上拉,織女就用織布那個梭給牛郎,是個戀愛的故事。因為牛郎很窮,他養了一頭牛會通人性會講話。織女是天上的仙女,到河裡洗澡。牛跟牛郎說,你到河畔把仙女的衣服拿走,他就會嫁給你啦。這個牛郎信了老牛的話,就跑到岸邊,把最小的織女的,最小的最漂亮,就把它的衣服這個藏起來。一看有人來了,仙女都紛紛的穿好衣服走啦,這個最小的織女沒衣服穿,不敢出來,答應要嫁給我,沒辦法,就答應嫁給牛郎了。這是天上短篇牛郎織女的故事。然後呢,還有啦,見面的時候,老牛說,等我死了以後,把我的牛皮披在身上,可以上天去,後來這個織女到時間了,還有兩個孩子,快要到天上去,結果他知道牛郎沒在家,他就走了,把孩子丟掉,牛郎趕快回來,聽了老牛的話,披上牛的皮,挑著孩子,一邊一個,去追這個織女,結果到了天河旁邊,他的媽媽,看到玉皇大帝,他的媽媽,也就是什麼母,就用銀簪,畫了一下,畫一道天河,這樣兩人就不用見面了,後來呢,每年7月7日的時候,這是他們見面,這是天上牛郎織女的故事。 | 
            
            
              | 鄭老師: | 
              師傅,那您有剪牛郎織女的圖嗎? | 
            
            
              | 李師傅: | 
              有啊有啊! | 
            
            
              | 李師傅: | 
              還有問題嗎?。 | 
            
            
              | 麒峰: | 
              請問您在從事剪紙工作中有沒有遇到什麼有趣的事嗎? | 
            
            
              | 李師傅: | 
              當然有趣的事很多,(當然)有一個學生問我,剪紙的時候,就說:「老師,您會剪蝴蝶嗎?」當時我不會阿,我就趕快回來的時候。我在想怎麼教你,我就找蝴蝶的圖案,他就說:「那個,鳳梨我倒是沒剪過,那您會剪鳳梨嗎?」旺來就是,對不對? | 
            
            
              | 鄭老師: | 
              對 | 
            
            
              | 李師傅: | 
              我也沒剪過,我就回來練,找鳳梨的圖案,每個鳳梨照著剪。就很多兔子啦、馬啦這些動物圖案的,就是說不停的練習。比方說,過年啦貼個春字,過去的春字、一般的春字都是平面的,我就研究出來立體的、可以站著的。 | 
            
            
              | 劉老師: | 
              對 | 
            
            
              | 鄭老師: | 
              那所以那個立體的春字是您發明的嗎? | 
            
            
              | 李師傅: | 
              對我發明的。 | 
            
            
              | 鄭老師: | 
              喔~是喔,好厲害喔! | 
            
            
              | 李師傅: | 
              還有那個立體的囍字,也是我發明的 | 
            
            
              | 大家: | 
              喔~~ | 
            
            
              | 李師傅: | 
              還有那個鳳梨,也是我研究出來的。所以不停的,一個人學無止境,你要不停的研究。人家問你一個問題,你如果答不上來,並不可恥,而是你回來以後,就要研究出來,人也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後,你也提出這個答案,這樣才好。跟老師ㄧ樣,學生問一個問題,老師答不上來,他回去查字典、查辭源。過去有一個老師,應該說是個笑話,有一個學生問他說:「老師,那個袋鼠是什麼樣子,是生長什麼樣子?」這個老師不會答,他怎樣答得來,就說這袋鼠就是那個裝在那個袋子 | 
            
            
              | 鄭老師: | 
              袋子裡的老鼠 | 
            
            
              | 李師傅: | 
              袋子裡的老鼠對,這樣子就不對,所以一個人學無止境你要不停的研究,不停的接受人家的質問,這樣你的學問才會增加。當時,男耕女織,我當時說的,你們插到牛郎織女身上,我再說家庭男耕女織,女子在家裡,你們穿的這些衣服,都是他的媽媽親手做的,都是媽媽親手做的,鞋子,也是親手做的,你們沒見過那個做鞋子的,先拿那個鞋底,鞋底以後再做成那個方,就包含這個鞋底的鞋面,再封起來,穿著。這個鞋底根還有那個鞋底花,鞋底還有一個鞋墊子,因為怕潮濕,老師請你把那個鞋底墊拿過來。 | 
            
            
              | 劉老師: | 
              那個嗎? | 
            
            
              | 李師傅: | 
              對。 | 
            
            
              | 劉老師: | 
              他們可能沒看過, | 
            
            
              | 鄭老師: | 
              這是鞋底花 | 
            
            
              | 黃麒峰: | 
              啊這個我看過 | 
            
            
              | 李師傅: | 
              一般來說,都說是鞋上的花,但實際上不是。 | 
            
            
              | 鄭老師: | 
              鞋底喔!是鞋墊嗎? | 
            
            
              | 黃麒峰: | 
              喔放在這個裡面 | 
            
            
              | 李師傅: | 
              放在鞋子裡面 | 
            
            
              | 鄭老師: | 
              這個拔掉了,呵 呵呵 | 
            
            
              | 李師傅: | 
              這是我從大陸帶回來的,那個一雙,放在鞋理面,繡上花以免這個鞋子的潮濕,這個下雨天,不像我們有雨鞋對不對?你們穿這個愛迪達,水都進不去。但是你用布做的鞋子,他就會進去了,進去呢,所以就墊上這個鞋底以後。等到回家,把這個鞋底抽出來,放在那個煮飯的鍋子旁邊把它烘乾,乾了以後再把那個鞋墊塞回去。 | 
            
            
              | 鄭老師: | 
              所以有除濕的效果。 | 
            
            
              | 李師傅: | 
              對,可以除濕啊除濕啊。 | 
            
            
              | 鄭老師: | 
              哈哈哈 | 
            
            
              | 李師傅: | 
              所以衣服也好,鞋子也好,也是那個媽媽親手做的。親手做的,所以在這種情形下,所以眾姐妹出嫁了,就請這個有經驗的老太太,給我們剪一些喜花,剪一些喜字啦,你們學過吧? | 
            
            
              | 大家: | 
              對 | 
            
            
              | 李師傅: | 
              老師一定學過 | 
            
            
              | 鄭老師: | 
              對,對 | 
            
            
              | 李師傅: | 
              剪這個喜字,比方老人家過這個八十大壽的話怎麼辦?就剪一個壽字,貼在窗子上。喔過年呢牛年就一個馬啦,貼在窗子上,那時農業社會很窮的買不起豬肉,就剪一個豬頭,放在供桌上,這叫豬頭花。 | 
            
            
              | 鄭老師: | 
              哈哈哈 | 
            
            
              | 李師傅: | 
              放在鞋子上的叫做鞋花,窗子上呢,就叫做窗花,結婚呢就剪什麼花? | 
            
            
              | 黃麒峰: | 
              喜花 | 
            
            
              | 李師傅: | 
              對,結婚呢,就剪一個喜花 | 
            
            
              | 鄭老師: | 
              哇,好聰明喔 | 
            
            
              | 李師傅: | 
              炕頭上呢,就剪一個花,叫做炕圍花。小孩子的肚兜上剪一個花,叫做兜肚花。貼在鏡子上呢,就叫做鏡花。還有很多很多,門上貼一個花呢,叫做門間 | 
            
            
              | 黃麒峰: | 
              門間 | 
            
            
              | 李師傅: | 
              門間,現在在台灣看不到,你可以看到那個八仙慶壽,結婚的時候,就是那個樣子 | 
            
            
              | 黃麒峰: | 
              喔 | 
            
            
              | 李師傅: | 
              有....五福臨門,有福壽雙全....等等的,等一下我找出來,我想有這個,這個,有這個什麼的窗花 | 
            
            
              | 黃麒峰: | 
              那這個呢? | 
            
            
              | 李師傅: | 
              上面的是團花。圓的就是團花,你們到那個中正紀念堂那邊有,上面有圓的花,那個叫做團花。放在椅子腳上的,可以剪成一幅畫的,叫做角花。牛角,叫做角花。所有的壽,因為長壽,剪過吧? | 
            
            
              | 鄭老師: | 
              他們沒有剪過壽!太難了。 | 
            
            
              | 李師傅: | 
              待會我剪給你們看。長壽,還有王壽,還有圓壽,現在我剪給你們看。增加你們的印象。 | 
            
            
              | 剪壽字…實作中 | 
              
            
              | 蘇昱綺: | 
              你最不喜歡剪紙工作中的哪一件事情? | 
            
            
              | 李師傅: | 
              剪紙的工作我都喜歡啊 | 
            
            
              | 鄭老師: | 
              全部都喜歡啊 | 
            
            
              | 李師傅: | 
              是啊 | 
            
            
              | 鄭老師: | 
              有沒有哪一件事比較辛苦 | 
            
            
              | 李師傅: | 
              真的說是剪紙遇到的困難的地方感覺到費腦汁,這個是要思考的事,沒有不喜歡,剪紙是我的興趣。我對剪紙很有興趣。 | 
            
            
              | 張益豪: | 
              為什麼退休後會想繼續從事剪紙教學呢? | 
            
            
              | 李師傅: | 
              我並不是說,我這邊你看,上面這些獎都可以拿出來,獎狀很多,台北市的陳水扁、馬英九、邵恩新、李登輝,每一屆市長都有給我個獎狀,那時候我負責來辦理這個全台北市的比賽,由我來教的,還有一個中國結的老師日新國小,我們兩個人,是說由教育局來發公文,由公立老師到日新國小,到這個永春、大安、還有石牌,輪流...很多啦,很多學校來辦,我們就教,教完了以後,老師回去,在教學生,學生的作品啊,由老師評分,分這個高中組、大專組、小學組、中學組,還有社會組,分這五個組,在中山畫廊、在台北市、這個國父紀念館的中山畫廊,那時間,國父紀念館屬於台北市,所以台北市就可以命令,有展出的能力,最初三個件、後來四個件、五個件......一千件。 | 
            
            
              | 鄭老師: | 
              越來越多 | 
            
            
              | 李師傅: | 
              沒辦法太多了,就由學校,每校,最初是不限制喔,後來限制,需要個小比賽,比賽以後,最主要送十件,送到這個我們學校,我們學校呢有卡車編號收件,送到中山畫廊展出,還有獎金拿的時候,所以非常的踴躍,後來大概有十年的黃金時代,後來就慢慢的沒落了,我退休以後就沒有人辦。所以,我那時候呢,開始去教學,到現在為止,還是時常有別處請我去教。 | 
            
            
              | 李師傅: | 
              還有你說 . | 
            
            
              | 鄭老師: | 
              呵!  | 
            
            
              | 秀萍: | 
              您從事剪紙工作以來最滿意哪一項作品? | 
            
            
              | 李師傅: | 
              我滿意的,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這是由遠東企業銀行吧!我的作品他們把我的真跡拍成月曆送給客戶你們有的人可能看過,不知道看過,清明上河圖現在在那個兒童育樂中心. | 
            
            
              | 麒峰: | 
              煥章館 | 
            
            
              | 李師傅: | 
              有個劉老師:鄭老師:有 | 
            
            
              | 李師傅: | 
              那僅僅是一部分 | 
            
            
              | 鄭老師: | 
              哦那只是一部份 | 
            
            
              | 劉老師: | 
              哦 | 
            
            
              | 李師傅: | 
              實際上一共有八張 | 
            
            
              | 鄭老師: | 
              呵! | 
            
            
              | 劉老師: | 
              真正的全部的清明上河圖有八張太厲害了太長了 | 
            
            
              | 李師傅: | 
              八七慶仙傳你們也看過八仙慶壽吧 | 
            
            
              | 鄭老師: | 
              喔有阿 | 
            
            
              | 李師傅: | 
              還有琴棋書畫那都是我的創作,那個琴棋書畫那都是我的創作 | 
            
            
              | 鄭老師: | 
              還有 | 
            
            
              | 李師傅: | 
              八仙慶壽是我的創作還有八七慶仙傳刻出來 | 
            
            
              | 劉老師: | 
              師傅我可以問一下嗎 | 
            
            
              | 李師傅: | 
              嘿 | 
            
            
              | 劉老師: | 
              像那個八仙慶壽是用剪的還是用刻的 | 
            
            
              | 李師傅: | 
              這個是蠟版 | 
            
            
              劉老師  
鄭老師: | 
              恩 | 
            
            
              | 李師傅: | 
              可以刻十張 | 
            
            
              | 劉老師: | 
              哼哼哼 | 
            
            
              | 李師傅: | 
              一次可以刻十張八張刻刻那個細的不能刻兩三張兩張三張,一般呢一般的都可以刻十幾張我割給你看 | 
            
            
              | 劉老師: | 
              喔,我知道、我知道,我只是要確認一下。 | 
            
            
              | 李師傅: | 
              這一張,那兩張來說,好這是兩張,那兩張,我們對折以後是不是就是四張,四張你看,再對折,是八張了。 | 
            
            
              | 鄭老師: | 
              喔 好好用喔  | 
            
            
              | 李師傅: | 
              再對折 | 
            
            
              | 劉老師: | 
              十六張 | 
            
            
              | 李師傅: | 
              你看看確定 | 
            
            
              | 劉老師: | 
              這是什們我們把它打開看看喔 | 
            
            
              | 鄭老師: | 
              好利喔 | 
            
            
              | 李師傅: | 
              看的出來 | 
            
            
              | 李師傅: | 
              這個十六張 | 
            
            
               | 
              是 | 
            
            
              | 李師傅: | 
              其實這個二十張都沒問題只限於這種紙有菱紙。 | 
            
            
              | 劉老師: | 
              比較薄是不是 | 
            
            
              | 李師傅: | 
              對 | 
            
            
              | 秀萍: | 
              繼續問吧 | 
            
            
              | 昱琪: | 
              李師傅我有在報紙上看過民國八十年的時候您有得到薪傳獎的殊榮。 | 
            
            
              | 李師傅: | 
              是的那個薪傳獎應該在那上面吧!你看有沒有有一個銅的拿起來喔不是 | 
            
            
              | 劉老師: | 
              這個 | 
            
            
              | 李師傅: | 
              喔對喔不是還有再從裡面看有沒有在裡面吧!不是不是是一個銅的! | 
            
            
              | 鄭老師: | 
              一個銅的 | 
            
            
              | 李師傅: | 
              就在一個裡面間 | 
            
            
              | 劉老師: | 
              喔喔喔喔 | 
            
            
              劉老師  
                鄭老師: | 
              喔喔喔喔喔 | 
            
            
              | 劉老師: | 
              為 | 
            
            
              | 李師傅: | 
              在八十年的時候得到薪傳獎 | 
            
            
              | 劉老師: | 
              那師傅呢 | 
            
            
              | 劉老師: | 
              我們拍一下 | 
            
            
              | 李師傅: | 
              很重 | 
            
            
              | 家慈: | 
              喔還真長 | 
            
            
              | 鄭老師: | 
              很重 | 
            
            
              | 昱琪: | 
              請問的得獎時的感覺如何 | 
            
            
              | 李師傅: | 
              什麼感覺我感覺到我說我感覺到責任重大,如何繼續傳承下去! | 
            
            
              | 家慈: | 
              那目前我們學習到的剪紙圖案都是模仿而來的,那您有自己研發的剪紙圖案或特殊的剪法嗎? | 
            
            
              | 李師傅: | 
              有啊 ㄜ妳看那個八仙慶壽啊 | 
            
            
              | 劉老師: | 
              對 | 
            
            
              | 李師傅: | 
              裡面有八個神仙,張果老、呂洞賓,這一個一個的。 | 
            
            
              | 劉老師: | 
              對對對... | 
            
            
              | 李師傅: | 
              那個壽呢,也是一個整數,那我把他,我把他放大以後,把八仙放在裡面那個就是創新 | 
            
            
              | 鄭老師: | 
              呵呵呵... | 
            
            
              | 昱綺: | 
              喔 喔~ | 
            
            
              | 鄭老師: | 
              對 | 
            
            
              | 李師傅: | 
              那個本來 | 
            
            
              | 劉老師: | 
              對對對... | 
            
            
              | 李師傅: | 
              那個琴棋書畫 | 
            
            
              | 李師傅: | 
              本來那個彈琴是在一個地方,畫畫是在一個地方 | 
            
            
              | 劉老師: | 
              對對對... | 
            
            
              | 李師傅: | 
              寫字是在一個地方,下棋在一個地方。我把他組合起來已後,設計,設計好了以後,按照順序琴棋書畫,那這個人物的表情,那這個創作。 | 
            
            
              | 劉老師: | 
              那四大美人也是? | 
            
            
              | 李師傅: | 
              那個是現成的,我把他,我把他重新組合變成這個,變成這個四大美人,有王昭君、貂蟬,沉魚是西施、落燕是王昭君,閉月是貂蟬、羞花是楊貴妃,我把它裱成一張 
(大家開始講起李師傅講起人物的名子) | 
            
            
              | 李師傅: | 
              看是單獨的 | 
            
            
              | 劉老師: | 
              對... | 
            
            
              | 李師傅: | 
              我有把四幅給裱在一起 | 
            
            
              | 劉老師: | 
              哦... | 
            
            
              | 李師傅: |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 
            
            
              | 秀萍: | 
              請問您的剪紙徒弟中哪一位最讓您印象深刻? | 
            
            
              | 李師傅: | 
              我覺得是那個百蝶圖最有印象,將來可能會展出來,不只一百個應該有七八百個蝴蝶。 | 
            
            
              | 鄭老師: | 
              哦~蝴蝶 | 
            
            
              | 劉老師: | 
              百蝶 | 
            
            
              | 李師傅: | 
              千蝶圖 | 
            
            
              劉老師  
                鄭老師: | 
              哦是千蝶圖 | 
            
            
              | 李師傅: | 
              裱在一起。還有赤壁賦,還有岳飛的,那個寫的...那個...岳飛寫的那個出師表。 | 
            
            
              | 劉老師: | 
              出師表 | 
            
            
              | 李師傅: | 
              出師表 | 
            
            
              | 麒峰: | 
              孔明! | 
            
            
              | 李師傅: | 
              出師表是諸葛亮的,岳飛用毛筆阿寫的出師表,有剪下來。還有問題? | 
            
            
              | 宜靜: | 
              請問您在什麼當下認識你太太的? | 
            
            
              | 李師傅: | 
              什麼?大聲點.. | 
            
            
              | 宜靜: | 
              剪紙已經是您最大的成就了,那您有沒有其他的夢想? | 
            
            
              | 李師傅: | 
              我的希望啊,是把中國傳統這些古色古香的畫面啊,例如剪紙的技法來表達出來,比方說水滸傳,我有把他一百零八個人....剪下來 那那這個還不算很難啦~這個我有範本 | 
            
            
              | 李師傅: | 
              另外我有剪好的有紅樓夢。還有那個....西廂記鶯鶯的故事 | 
            
            
              | 劉老師: | 
              鶯鶯 | 
            
            
              | 李師傅: | 
              還有那個什麼那個和尚叫什麼?...也剪了十幾張。鑑真和尚東渡到日本,日本的東渡寺還有鑑真和尚的遺跡,東渡寺就是為了鑑真和尚而建立的。那時候皇府自己迎接的。 | 
            
            
              | 麒峰: | 
              您現在除了剪紙工作外還有別的工作或休閒活動嘛? | 
            
            
              | 李師傅: | 
              我的休閒活動很多呢~ | 
            
            
              | 鄭老師: | 
              呵呵呵... | 
            
            
              | 李師傅: | 
              我呢喜歡國畫. | 
            
            
              | 鄭老師: | 
              所以您有看過國畫 | 
            
            
              | 李師傅: | 
              不是 我有在學國畫 | 
            
            
              | 劉老師: | 
              這麼老還在國畫,太太認真了。 | 
            
            
              | 麒峰: | 
              活到老,學到老  | 
            
            
              | 李師傅: | 
              在這邊 | 
            
            
              | 鄭老師: | 
              在哪邊? | 
            
            
              | (李師傅及鄭老師拿出李師傅畫的國畫) | 
              
            
              | 鄭老師: | 
              (拿著國畫)這是荷花嗎?還是蓮花? | 
            
            
              | 李師傅: | 
              這是我畫了以後老師...... | 
            
            
              | 鄭老師: | 
              好美麗好漂亮喔~ | 
            
            
              | 全體: | 
              哇~ | 
            
            
              | 劉老師: | 
              我看我以後也沒辦法畫成這樣!! | 
            
            
              | 鄭老師: | 
              這是學多久完成的啊? | 
            
            
              | 劉老師: | 
              這有天賦 | 
            
            
              | 學生: | 
              老師好厲害 | 
            
            
              | 學生: | 
              哇!~ | 
            
            
              | 李師傅: | 
              還有這個 | 
            
            
              | 鄭老師: | 
              哇 | 
            
            
              | 劉老師: | 
              這個是牡丹 | 
            
            
              | 鄭老師: | 
              嗚~好漂亮~ | 
            
            
              | 鄭老師: | 
              這是學多久完成的啊? | 
            
            
              | 李師傅: | 
              學了好幾年了啊 | 
            
            
              | 鄭老師: | 
              好厲害呦 | 
            
            
              | (大家正在欣賞李師傅畫地國畫) | 
              
            
              | 李師傅: | 
              這個還很長呢 | 
            
            
              | 鄭老師: | 
              已經很棒了 | 
            
            
              | 劉老師: | 
              我們已經沒辦法做到這樣的地步 | 
            
            
              | 李師傅: | 
              我還會手語 | 
            
            
              | 劉老師: | 
              喔 | 
            
            
              | 學生: | 
              手語? | 
            
            
              | 鄭老師: | 
              手語!!! | 
            
            
              | 李師傅: | 
              我教你們幾個 | 
            
            
              | 李師傅: | 
              你 好 | 
            
            
              | 全體: | 
              你 好 | 
            
            
              | 李師傅: | 
              你 好 嗎 | 
            
            
              | 李師傅: | 
              我教你們 妳們會唱歌嗎? | 
            
            
              | 劉老師: | 
              會 | 
            
            
              | 李師傅: | 
              妳們會唱這個嗎? | 
            
            
              | 李師傅: | 
              花非花妳們會嗎? | 
            
            
              | 劉老師: | 
              他們應該不會 | 
            
            
              | 李師傅: | 
              那個去年、荷花 | 
            
            
              | 鄭老師: | 
              去年我回來,你們剛穿新年袍… | 
            
            
              李師傅表演手語歌「西風的話」。 
                
				
				  | 
              
            
              | 學生: | 
              現在剪紙漸漸受到重視,就像我們去參觀的煥章館,那您未來打算繼續用什麼方式推廣剪紙? 
李師傅:我希望到像你們一樣來推廣。希望找幾個能傳承的,我這個衣缽就傳給他。 | 
            
            
              | 學生: | 
              之前有比較…. | 
            
            
              | 鄭老師: | 
              之前有比較得意的門生嗎? | 
            
            
              | 李師傅: | 
              有很多啊!學了三、四年的很多。 | 
            
            
              | 劉老師: | 
              李老師,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訪問就到此,謝謝您。 | 
            
            
              | 訪談結束 |